English

不买车的“受益者”

家庭轿车诱惑中国选载之三
1998-12-05 来源:生活时报 李安定 我有话说

让逐步进入家庭的普及型轿车成为下一代“领航产品”——许多中国人会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。

那些三代同堂挤于陋室的住房困难户会说:连住的地方还没有着落呢,买轿车,全家人轮着进去当卧铺吗?

那些从高层楼房下来,被楼前堆满的自行车挡着绕不出去的老人会说:买轿车,停哪儿啊?总不能摞着放吧。

那些亏损、停产、半停产,因而只拿70%工资的国有企业职工会说:买轿车,作梦去吧,粮价、菜价一个劲儿涨,挣这点钱还不够一家人糊弄嘴呢。

抛开认定中国老百姓生来就不配坐轿车的“花岗岩”观念不去争论,我们不能不对眼下城市中高达1200万处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视而不见。春节的“送温暖”活动固然可贵,但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,就业机会不断扩大,才更是治本之策。轿车进入家庭,购车和养车的资金、住房、停车场、道路、能源、环保问题,涉及面之广,已经远远超出消费领域,我们将在随后详细论及。我所格外看中的,却正是家庭轿车作为“领航产品”对全社会的巨大推动力。

中国有三亿个家庭,十年之后,即使百分之一的富裕家庭把买车愿望变成现实,私人轿车的年需求量就是300万辆。以今天的奥拓、夏利一类普及型轿车计,光是车价及各种税费,国家每年就可以回笼货币3000亿元。

轿车是高价值商品,而且在使用中不断支出费用,一辆轿车的生命期,所回笼的货币大体为轿车价格的二至三倍。私人买轿车,并非一次性投入,养路费、保险金、停车费,零件更换等,仍然会继续消费。眼下各地新建的收费高速路,跑的都是公家车,收费不啻是从国家这个口袋拿钱装进那个口袋。只有轿车私有化,国家的口袋才有真正的进项,并用于道路建设,人民的消费资金也就变成了国家的建设资金,形成良性循环。在日本,70%的公路建设费用来源于汽车(当然是私人的)的过路费,且不说,在推动就业方面,日本由汽车延伸的第三产业就业岗位,是汽车工业本身的1.3倍。这一切,难道不能给中国的经济决策者以某种启迪吗?

目前,一批富裕人士买车、养车,不但能逐步改善公车为主的不合理消费结构,减轻纳税人的负担;同时使大量消费资金从拥挤的“‘吃穿用”领域中退出来,找到一个新流向,非但不会危及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,反而为平抑通货膨胀打开一道泻洪闸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不买车的人也是受益者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